2012年8月14日星期二

道教法印介绍

道教法印介绍

印 道教法器。又称“神印”、“印篆”。象征天界、神仙权威的印章。系模仿古代帝王玉玺和官府印章而成。通常以金属、玉和木镌成。还在道教教团形成前,方土和 巫师已经模仿官府、军队、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创为印章,施用于治病,解除等活动中,如《黄神越章之印》即是著名的一枚,后为道教继承。道教教团形成时亦曾 创制印章,传说张陵创五斗米道时即镌阳平治都功印,张氏子孙世代相传沿用至今。正一、灵宝、上清、净明等各道派都有自己的印。认为行法用印犹人间刑政施行 必用官印,“法者之为言,正也,正其邪也。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导之齐之也。故章表奏申关牒符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。印则各有师传者,欲天地神祗人鬼知 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”(《灵宝玉鉴》卷一)。故神印不仅代表仙界职司的威权,也是各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。依印文内容而言,印约可分四类。第一类以尊神名号 或想象中的仙界职司为印文,如道君玉印、元始符命之印、九老仙都印、城隍印等。第二类以符咒为印。如黄神越章印文即是长达一百余字咒语;灵宝、神霄派的通 章印,其文即由灵宝升天大卷稍作变化构成。第三类以经书文句为印,如以《度人经》文句构成的混同赤文印、严摄北酆明检鬼营印等。第四类以道士职司之名为 印,如阳平治都功印。此外,尚有施于章奏各部位的小印,如“章尾”、“章首”等。印的施用十分广泛。上章、书符、制箓篆皆须依式用印。亦可单用印布气治 病。民间则常向道院请取印文以辟鬼驱邪。




道经师宝法印

道教全真派主要法印,正一派当然也有使用次印使用于吉祥法事。没有法职的道人申奏需要用到此印。


元始符命印

灵宝派印章。以元始符命四字云篆为印文。用于“黄箓、白简、元始符命”(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二七)。


太微帝君印

宋代正一派所传法印。《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》曰:“太微帝君印,长阔一寸二分。天帝神印,长阔一寸二分。右二印,一曰太微帝君印,佩之能使一切畏服,摄召神灵。…日天地神印,佩之则身得长生,仙人卫护。”



天师印

龙虎山张天师所掌法印。据传张陵曾遗下“阳平治都功印”一枚,天师世家奉为秘宝,其后宋宣和年间,曾赐龙虎山天师《神霄玉文之章》铜印;明嘉靖五年,赐银 刻“阳平治都功印”,加上张氏子孙续有添造,故其印有多颗,仅现存于江西省博物馆而言,即有天师官私法印十一枚。统称天师印,而以“祖遗阳平治都功印”、 “大阳平治都功印”最为著名。天师印与天师剑一起成为历代天师、正一真人所掌主要法器,也是其权威的主要信物,在道教中颇受崇拜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纪》 卷一载龙虎山张真人语云:“大抵鬼神皆受役于印,而符篆则掌于法官。真人如官长,法官如吏胥,真人非法官不能为符箓,法官非真人之印,其符箓亦不灵。”故 天师府所绘符箓皆须铃上天师印。


阳平治都功印

正一派天师用印之一。传为张陵所遗。五斗米道曾立二十四治,阳平治为天师驻地,都功由天师自领。故其印为天师身分权力的象征。现存有多颗。一称祖遗阳平治 都功印,玉质厚七分,横长各一寸半,方纽。一称大阳平治都功印,厚七分,横长各二寸半,玉质,金螭纽。另又有明嘉靖五年朝廷赐阳平治都功印一颗,银刻,双 纹,厚七分,横长各寸五分,灵芝如意纽。此印张天师世家视为秘宝,代代传承。凡上章,书符,都是必用的,也是主要的印章。


治都总摄印

道教印篆。上清派使用的法印之一。《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》:“夫治都总摄之印者,为之兵印。有此印者能管天下三界鬼神仙官,分野城隍社庙吏兵。若行法职官不得此印者,难用鬼兵。印行兵将行,印住兵将住。”


九老仙都印

又称九老仙都君印。道教印篆。九老仙都君为道教重要尊神,《真灵位业图》列于第四左位中。以他名号所制的印为各道派所重视,灵宝、正一、上清、净明皆用 之。道土认为:“用九老仙都印者,以太清同生八老尊,是太上为师。故弟子上闻于师以九老仙都印。”(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二七)其印又常单独使用。据云: “佩之登山,虎狼精怪自伏,江河风雨顺济,可管洞府仙官吏兵”;常人佩之则能延寿、伏诸邪鬼;小儿惊啼、大人有疾,皆可烧灰服之;另于安胎、祈嗣、解诅咒 亦皆可用.(《三皇内文逊秘》宋元佑年间宋暂宗曾以“九老仙都君印”玉印赐茅山道士刘混康,其印长6.8厘米,厚2厘米,印把高3.8厘米,上有瑞兽钮。 为茅山元符万宁宫镇宫之宝,在民间影响很大,以至将其宫称为“印宫”,凡上茅山的香客,皆求在腰带上铃一方印文。现存茅山道院。


三天太上之印

灵宝派印章。长二寸七分,阔三寸四分。据称此为“中盟之合契,灵宝之总章”。故广泛用于章奏文检,亦佩以治病驱邪(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二七)。


流金火铃神印

道教印篆。流金火铃原为灵宝派经常提及的神器,此改为印。据云其印出南宫韩司火府,有“檄龙召雷,炼魂登真,剪伐水怪,驱荡阴爽,愈灾却疠,度厄辟病,焚 烧六丑、降伏五魔”(宁全真《上清灵宝大法》卷十二)的神力。有“火铃辟恶愈灾法”,述其造印、受印、用印方法。用印时须步火铃罡、掐火铃诀。以之治病 时,左手掐离文,右手执印,请真炁人印,并存想日芒浃身心混合而一,从鼻白穿印,其炁弥罗缠绕病人,实与布炁治病结合。



北极天蓬印

宋代正一派所传法印。《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》曰:“北极天蓬印,天丁神印,各长三寸,阔二寸一分。右二印,一日北极天蓬印,制伏阴魔,救治疾病。一曰天丁神印,灭鬼祟,治疾病,佩之大吉。”


北极杀鬼印

宋代正一派所传法印。《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》载:“北极杀鬼印,酆都召鬼神印,各长三寸,阔二寸一分。右二印,一曰北极杀鬼印,治一切疾病。一日北极 酆都召鬼神印,若世人被恶鬼山魑古怪所加,使人狂言,或入水火者,以印印病者心上,病人悉能言为患之鬼。其病立差。”


神霄印

神霄派的印章。《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》载其印式及造印、祭印之法。印凡五枚,一用金为之,云能管九天九地神祗玉府,四海三江水曹龙神,无所不关,治 万病;一为枣木或金为之,能通章,降万神,一以金玉或枣木刊之,云可以管玉府雷神,祈求雨泽,焚烧水泽,伏斩水怪;一以雷震枣木为之,用于驱瘟伐邪,一用 雷震草木刊之,用于急切之事,捉神追鬼。


元应太皇府印

宋代上清派所传法印。据称此印可以招真命灵,涤荡妖邪。《道法会元》卷一七一载:“右元应太皇府印,统制万杀,消灭害气,招真命灵,伏魔除怪,管辖万神,涤荡鬼邪,劾地界法官,纠邪驱治。刻以雷震木,或赤枣心木为之。”


玉神洞灵篆印

据载此印出自先秦,至东汉时浮丘老人授与费长房,凡书符施法,皆可用之,神异超凡。《道法会元》卷五七载:“玉神洞灵之篆,可印符,去三尸九虫,祭而佩 之,身入神仙。但是符文牒状,请雨祈晴,感动天地神明,此篆最灵,能致风伯雷神。若修养炼丹之士,有此印者,百鬼不敢视,毒龙不敢夺。亦可印符贴,古木坟 冢鬼精,疾走万里。如得此篆者,百鬼灭形,可以炼丹。”


天罡印

道教印篆。宋代正一派所传。《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》曰:“天罡印,太玄天帝神印,各长阔一寸二分。右二印,一曰天罡印,以甲乙日印泥蜡上,于病人本命地中埋之,即差。一日太玄天帝神印,一切奏闻之事用之,能治万病,印病者心上立愈。”


北帝火铃印

宋代上清派所传法印。据称此印可以治病除祟,用时当依诀掐印、念咒、引气、存想,以验其功效。《道法会元》卷一七四载:“北帝火铃印,左手掐离文位,则中 指中节也。亦曰日君诀。凡本多以辰为日君诀,不知辰自为天罡诀也。夫黄气阳精,育魄洞濠,炼明三气,故以离为日君诀也。右手执印行持,当令动止详缓,无使 神气惊浮,范像巫者,取笑俗情。思日芒绕兆身,弥罗三匝,故曰缠络三面。”


霄光火文神印

道教印篆。据载此印出自先秦,至东汉费长房得受于浮逝丘老人,其灵异神奇,难以比类。《道法会元》卷五七载:“雷光火文之书,可印篆牒,下五岳城隍社令, 及佩带贴门户。行法之士,宜保盟传度,奉上帝并蓬莱都水使者,岳渎名山,斗下雷神将吏,俟有感应,乃可用耳。氐阳云;雷光火文之书,可印符箓牒,投江河潭 源中,起龙发风雨。印牒请风,能使舟航快急。发雷电,请晴雨雪,照百千殃立出。佩人山林,虎狼奔逃,神异如此。得此文者,神能感应,位登真仙。”


雷霆都司符玺

宋代神霄派所传法印。据称为元始上帝所传,有登天斩龙之功能,其印共为四枚。《道法会元》卷一二三载:“雷霆火师曰: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飞仙五岳丈人,其符 玺皆玉为之。黄帝得之,佩印登天。雷公、风后二君得之,相继仙去。许都仙得之,同吴猛、丁义统领邵阳雷公,以此符玺照其毒龙,是时毒龙两目进血,方始斩 之。其印为尸气所触,则微裂小缝。后复祭谢,乃合如旧。”


雷部通真达灵金玉印

道教印篆。南宗所传。据称此印可以役使雷霆,灭妖祛疾。《道法会元》卷一二三载:“祖师曰:此印专为申奏而设,乃天门雷门识认之私.其印文方圆,各有法 则。印文乃雷霆都司之印,方曰厚闾各一寸一分。凡召雷部将吏,及邵阳雷公,皆以此印符膘,谓之暗号,大有报应。昔邵阳将军得遇六波天君,密付此印,同雷部 辛天君,于海南授与陈泥丸真人,传流至此。”

魁台总领雷霆号令玺

宋代南宗所传。据称此玺总领雷雨政令,不可妄刻妄动。用镇雷坛。《道法会元》卷一二三载:“此印乃是中斗大魁,五雷都司,总领枢机二台,归于魁台,故上帝 降此,总领风云雷雨电雪雹霜雾之政令。故此玺用金玉为之,不宜木刻,非上元一晶仙官,神霄虎使,则不可用之。昔邵阳雷公奉天诏归帅魁台,方用此玺。故斯印 乃不可妄刻,不可妄动。今但存之,以镇雷坛也。”




提举城隍司印

此印代表法师受提举城隍司之职,代天行化,故名。印阔二寸二分,方正,厚八分。印文为“天文篆”,凡六字分二行迭书。凡行法科仪中发牒城隍须用此印。又云 倘带此印,则所至之处,该境阴官自报,皆有鬼神迎送,城隍差兵吏助法。经过山林庙宇,渡江、河、海,常有该处城隍所属兵吏侍从。(《上清天枢院迥车毕道正 法》卷上)。

城隍印

城隍神的官印,系模仿凡间府、县官印造成。依府、县品秩,其印用铜。又明清时传城隍逮于龙虎山嗣汉天师,故其印由天师颁发。原来凡府县建有城隍庙即有此 印,现遗留已极少。今上海道教协会存有上海县城隍印,其印正方形,边长90毫米,高110毫米。印文为篆体阳文九字,分三行排列。边款前镌“上海县城隍显 佑伯印”;右镌“五十四代天师大真人颁”,左镌颁印日期“大清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初七日”。城隍印古时颇受崇拜,凡地方上有疾疫灾害发生,或祭厉等,都须请 用此印。不少地方还围绕用印形成若干习俗。如浙江龙游等县城隍印于除夕“封印”至次年正月十八日“开印”,届时要举行“开印”仪式。夜间由县知事或县长斋 戒沐浴,奏乐击鼓,鸣锣喝道,前往城隍庙,焚香点烛进行祭拜。绅商立两旁陪祭。到规定时辰,赞礼人高叫“用印”!县官即三跪九叩首,在预先用黄标纸写好的 布告上,盖上城隍大印,差人贴在庙门口、照墙上。当夜要演天亮戏。次日出城隍会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